您好,欢迎访问洛阳市义工联合会网站!

国家3A级社会组织

优秀志愿服务组织

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合伙人

返回

在线留言关闭

姓名
电话
正文

请填写正确的邮箱地址,我们会第一时间回复您邮件!

分享项目
活动总负责人

姓名:月下笛

电话:13461001034

邮箱:

活动已完结
活动详情
“元魏史余遗万佛、龙门璧上历千秋”洛阳义工联龙门研学游活动通知(2023年6月11日)
发布日期:2023-06-08 08:09

为了加强文化自信,丰富义工联志愿者的文化交流活动,让广大志愿者对龙门石窟文化、洛阳历史有进一步了解,洛阳市义工联合会定于2023611日星期日,开展龙门石窟参观活动。

欢迎义工联会员、家属及社会各界意愿参加义工联活动人士、喜爱龙门石窟文化人士参加本次活动。

本次活动,义工联将提供免费讲解,讲解老师天马,助讲老师南云。两位老师将从历史研学、文物古迹、佛教文化等层面,带我们深入了解龙门石窟文化。

活动时间:2023611日星期日上午9:30

活动地址:龙门石窟进门验票处(集合点)

活动负责人:月下笛 电话13461001034

活动助理:南山 电话13538876857

活动注意事项:

1、参加活动人员请自行前往,并提前十分钟到达集合位置(龙门石窟验票进口处)

2、本次活动义工联提供免费讲解服务,参加活动人员需自行购票或使用旅游年卡、或其它龙门石窟认可的形式购票进入。

3、请带好饮用水,做好防晒准备。

4、本次活动可以带家属,包括老人和孩子,但需要参加人员关注好老人、孩子的出行安全。

龙门石窟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,世界文化遗产。开凿于魏孝文帝,之后经历东魏、西魏、北齐、隋、唐、五代、宋等朝代的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,南北长达一公里,窟龛2345个,造像10万余尊,碑刻题记2800余品。其中“龙门二十品”是书法魏碑的精华,褚遂良所书写的“伊阙佛龛之碑”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。

大家想知道更多龙门石窟的故事吗?想知道龙门大桥的历史,龙门的来历,佛像姿势的寓意,龙门石窟哪四最?欢迎参加义工联本次文化之旅。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洛阳市义工联合会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02366

活动总结
像是照顾义工联一样,在我们活动开始前,天上竟然打雷了,并送上了短暂的雷阵雨,这为我们此次龙门石窟的研学游活动送上了一点清凉。在大家出发前往龙门景区的时候,天还有点小阴,等到达验票口集合地,天也就放晴了。

    公益组织做活动,总是忘不了做公益,在大家完成集合后,在月下笛的指导下,一起开展了一次趣河边龙门景区伊河段的水流观测活动。伊河是中国黄河南岸洛河支流之一,也是洛阳市境内重要的河流之一。伊河发源于熊耳山南麓的栾川县陶湾镇,流经嵩县、伊川,蜿蜒于熊耳山南麓,伏牛山北麓,穿伊阙而入洛阳,东北至偃师注入洛水,与洛水汇合成伊洛河。全长368公里,流域面积6100多平方公里。伊河、洛河撑起了河洛文化的一翼厚重,“伊洛文明”被西方一些历史学家称赞为“东方的两河文明”。我国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就在伊河两岸。
    今天的龙门景区伊河段的水流观测活动,我们发现这处河段河底已经大面积暴露,水色浑浊,完全没有了以往蓄水时候的清澈,游船也更是没有可能在河面游曳了。上网搜了一下,没有找到为什么没有蓄水的原因。我们猜测或许是因为前几天连续降雨的原因,为了保证不涝,可能下游放水了。为了让评测准确,参加观测的志愿者都按照实际情况进行了评测,并上传照片,形成了观测报告。
      观测完成后,大家就开始了龙门参观游览之旅。
        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郊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,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,世界文化遗产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、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。截至2023年4月官网显示,龙门石窟南北长达1公里,存有窟龛2345个,造像10万余尊,碑刻题记2800余品。龙门石窟与敦煌莫高窟、云冈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。在天马的娓娓道来中,我们一行,步入了这个历史文化遗产的怀抱。
    龙门石窟位于中国中部河南省洛阳市南郊12.5公里处,龙门峡谷东西两崖的峭壁间。因为这里东、西两山对峙,伊水从中流过,看上去宛若门厥,所以又被称为“伊厥”,唐代以后,多称其为“龙门”。这里地处交通要冲,山清水秀,气候宜人,是文人墨客的观游胜地。又因为龙门石窟所在的岩体石质优良,宜于雕刻,所以古人选择此处开凿石窟。

    龙门石窟与甘肃 敦煌莫高窟、山西大同 云冈石窟并称为“中国三大石刻艺术宝库”。石窟始凿于北魏 孝文帝时(公元471~477年),历经400余年才建成,迄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,龙门石窟南北长约1公里,现存石窟1300多个,窟龛2345个,题记和碑刻3600余品,佛塔50余座,佛像97000余尊。其中以宾阳中洞、奉先寺和古阳洞最具有代表性。

    几个具有特点的石窟参观后,我们来到了石窟之最大,奉先寺。奉先寺是龙门石窟中最大的一个窟,长宽各30余米。奉先寺的不平凡,在于中间那尊巨大的卢舍那雕像,实在是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杰作。卢舍那佛像总高17.14米,头高4米,耳长1.9米。据佛经说,卢舍那意即光明遍照。这尊佛像,丰颐秀目,嘴角微翘,呈微笑状,头部稍低,略作俯视态,宛若一位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妇女,令人敬而不惧。有人评论说,在塑造这尊佛像时,把高尚的情操、丰富的感情、开阔的胸怀和典雅的外貌完美地结合在一起,因此,她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。整个奉先寺的雕塑群是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。卢舍那大佛侧旁还有其弟子阿难、迦叶、胁侍菩萨和力士、天王的雕像。这些雕像,有的慈祥,有的虔诚,再看边上的天王、力士像,则是面目狰狞、咄咄逼人,把主像烘托得更突出。

     之后,我们又依次参观了古阳洞、药方洞。通过游览和天马的讲解,我们还了解了龙门的其它几个最,最小的佛雕、最美的佛像、最丑的佛龛。还知道了龙门二十品,“龙门二十品”指选自龙门石窟中北魏时期的二十方造像题记,是魏碑书法的代表。魏碑上承汉隶,下 开唐楷,兼有隶楷两体之神韵。龙门二十品中有十九品在古阳洞,仅有一品在位于老龙洞外的第660窟(慈香窑)。这些造像记中的功德主多是北魏的王公贵族、高级官吏和有道高僧。他们为孝文帝歌功颂德或为祈富欀灾而开龛造像。他们的名字多在史书上有所记载。这些造像记中往往涉及当年的史实,因此,龙门二十品不但是北魏时期书法艺术的精华之作、魏碑书法的代表作,也是具有研究价值的史料。

     参观游览后,我们一行来到对岸,远眺卢舍那,再次从不同的角度去感受龙门石窟的文化和视觉冲击。龙门石窟的文化、有佛教文化、有历史文化、有没有文化、有人文交流的文化,每次来参观、每听一次讲解,就会有更多的感悟和收获。

     龙门石窟还有一个著名的传说,那就是“鱼跃龙门”,相传,禹辟伊之水逆行而上,当游到伊阙龙门时,波浪滔天,纷纷跳跃,意欲翻过。跳过者为龙,跳不过者额头上便留下一道黑疤,所以唐代大诗人李白在《赠崔侍御》诗中写道: “黄河三尺鲤,本在孟津居,点额不成龙,归来伴凡鱼。"借助这个传说,义工联也祝愿今天在这里游览的志愿者,各个鲤鱼跃龙门,学习事业更上一层楼。

     参观后,大家也都纷纷表示这次的参观讲解学习特别有意义,希望能多开展这类活动,义工联也会应广大志愿者的要求,策划开展洛阳文化系列研学活动,欢迎大家参加。


Copyright © 2022-2023 洛阳市义工联合会    豫ICP备2022017688号    技术支持:尚贤科技   网站XML

留言板

会员注册

会员登录